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与企业家培育是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支撑。深度研究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体系优化和有别于党政领导人员的国有企业家培育机制建设相关的政策、理论、建设思路与路径等重大问题,不仅是强化国有企业人才要素的驱动作用、彰显国有企业“大国重器”作用的关键基础,也是支撑国资监管机构总结历史经验、提炼规律性认识、探索中国特色国资国企理论体系、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构筑任务部署的理论方法支撑的关键之举。
研究团队以政策、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基础,探索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与企业家培育的理论与实践规律,将支撑国资委制定出台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及企业家培育相关政策办法,推动国资委率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人才与企业家理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近年来,党中央及相关部委日益重视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及企业家培育,但相关政策体系性、指导性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特别面向“三个作用”“五大价值”,亟需聚焦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构建更具实践指导性、落地实施性的针对性政策。
一是政策分析表明,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政策虽然较为全面,但大部分政策较为宽泛、偏宏观,政策之间也存在不协调不系统之处,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政策支持方面存在空白。在改革和优化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政策时,必须将科技人才的培养、承载、激励以及保障等问题置于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已有政策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机制无法满足市场和科技发展的快速变化,这直接影响到国资央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二是国有企业家相关政策发文较少,且政策发文中缺少对国有企业家的明确定义和评价标准。十八大以来,国家针对企业家的政策发文数量不断上升,凸显了对企业家及企业家培育的重视。但已有政策发文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真正落实落地的政策举措。建议国资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和实施面向企业家的专项政策,并考虑主导或与其他部委的协同合作,推出一系列综合性和系统性强、实效性好的政策举措。
二、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要求,人才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越发凸显,聚焦构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应该作为构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体系的核心关键来抓。
一是充分释放科技人才红利是新时期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在遵循分类管理逻辑下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开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充分理解人才是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关键因素的重要理念,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谋创新、抓发展突出位置,不断释放科技创新人才红利。国家电网公司等实践做法反映,无论是搭建完整的人才管理体系,还是聚焦人才管理的某一领域,均将科技创新人才作为其人才管理实践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因此,在进行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体系的建设优化过程中,必须以科技人才为核心、释放科技人才红利。
二是新时期,国资委应结合科技人才的群体特征、需求特点和层次分类,推动国有企业构建科技人才3×4分层分类管理矩阵,打造系统化、一体化的科技人才管理体系。围绕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以人才管理相关理论和具体实践为基础,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以创新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构建国有企业科技人才3×4分层分类管理矩阵。“3”即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三阶段;“4”即人才培养体系、承载体系、激励体系、保障体系。在培养体系方面,针对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建立健全高水平多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在承载体系方面,针对人才评价和人才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统一开放的人才承载体系。在激励体系方面,针对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建立健全市场化长效化的人才激励体系;在保障体系方面,针对工作保障和生活保障,建立健全一体化生态化的人才保障体系。
三、界定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内涵特征,关键要从“企业家”“国有企业”“中国特色”三个核心要素进行总结归纳,从探索建构其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历史逻辑中,把握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内涵内核和时代特征。
一是企业家概念出现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学者重点关注企业家的经济属性与组织功能,即资源配置者、创新引领者和风险承担者。“企业家”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延展性,目前已形成了能力素质、职能职位、行为结果三个视角的分析框架,可支撑刻画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特质。
二是学者充分考虑我国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要求,更多倾向于将国有企业家定义为以企业家精神为内在气质,通过有效的经营手段使国有企业生存发展并达成自身目标、持续强化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具有社会主义政治觉悟、担负社会经济发展重任、重视人民利益的企业家。
三是随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的特征及价值追求正在从强调市场精神、创新精神、专业能力转向强化家国情怀、政治担当、创新创业、法治精神、国际视野,这也是界定中国特色企业家内涵特征的重要历史基础。
四是从功能定位上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功能定位是国有企业家的延伸和细化,即“管企业的政治家”和“讲政治的企业家”。从内涵内容上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内涵是国有企业家、中国特色企业家的升级和深化,从群体范围上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是国有企业家的佼佼者、“明珠”和“特区”,特就特在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基础上,更强的包容性、更广的覆盖度和更优的灵活度。
四、基于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特征,探索性构建面向解决企业家“好不好”的评价标准,需要依托对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企业与个人三个层面要素、属性及要求的挖掘和理解,着眼于时代大背景下国家、企业与企业家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是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应按照“政治家+企业家”的基本定位,为员工树标杆、为企业谋发展、为行业聚合力、为国家做贡献,重点做到突出政治站位、经营本领、改革创新、发展引领、内在驱动等五个“突出”。
二是结合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的评价重点,应从认知理念、能力素质与行为表现三个维度,明确评价维度的内容要点及主要评价指标。认知理念主要评价企业家的认知状态与价值追求,能力素质主要评价企业家的战略性高级领导力水平,行为表现主要衡量企业家对国家、行业及企业的贡献水平。
三是应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共性评价维度与评价重点基础上,对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进行分层分类画像,建立分层分类评价矩阵,进而实现更加精准的评价,支撑国资监管机构形成更加匹配的选育用留培育机制。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研究团队给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站在支撑提升国有企业“五大价值”的高度,统筹制定国有企业科技人才与国有企业家培育政策框架及纲领性政策文件,指导国有企业深度挖掘人力资源的价值潜力与战略作用。
二是建议围绕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问题、重点目标,按照科技人才3×4分层分类管理矩阵,重点完善国有企业人才发展的培养体系、承载体系、激励体系、保障体系,系统设计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体系的路径与策略。
三是建议坚持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培育中的引领者、推动者和保障者的基本定位,构建以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履职尽责、考核评价与监督激励五大机制为核心,以企业家市场机制、公司治理机制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家培育机制体系。
文章来源于国网能源院《能源研究观点·报告》(2024年第1期 总第1期)